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6|回复: 10

这是新品种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1 15: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OWIE EC1   
  ZOWIE EC2

   我感觉这鼠标  好象不怎么样呢 ! 有谁用过这个鼠标啊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zNzAyOTQw.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5: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好多

http://www.popgear.net/products/zowie/mouse/ec2_black.htm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7039186427

ZOWIE GEAR EC2 专用电竞游戏鼠标(黑色肤质版),大小:120 x 40 x 58~65 mm /,重量:93g

POPGEAR官方行货质保:3年(1年保换,2年保修),ZOWIE GEAR中国区独家运营商POPGAER(泡泡资讯)!

技术篇

EC鼠标在纯技术层面上,针对以往鼠标的不足和用户的需要,一共做了四个比较重点的改良。

1.默认1000Hz的USB回报率

USB回报率这个参数其实早有职业选手重视过,但碍于以前的鼠标产品功能不足,所以并未引起太多重视。 不过这两年随着产品功能的逐步提高,这个在理论上能大幅度提高鼠标定位精度的参数,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但是请别急,在庆幸自己赶上技术革新大潮的同时,请先搞清楚真1000Hz和伪1000Hz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Full speed controller(可以保证高速数据传输的控制芯片)

我记得在EC刚刚公布之后,很多人对它的硬件默认1000Hz USB回报率提出了一定的担心。 因为以往有些鼠标在通过驱动将回报率提升到1000Hz之后,性能表现会不稳定。 因此对于硬件直接提供默认1000Hz回报率的EC,大家保持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在与厂商工程师沟通后,至少首先从技术层面让我对这个技术参数有了信心,接着是通过大约一周的测试,鼠标稳定的表现也让我打消了疑虑,所以至少在目前我认为,将1000Hz回报率作为基本参数这项尝试,EC是成功的。 那么EC可以做到1000Hz稳定表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控制芯片的本身性能使然。 EC采用的是可以保证Full speed传输速率的控制芯片。 大家都知道,以往的游戏鼠标,不乏有可以直接通过软件设置USB回报率的产品。但这些产品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在锁定1000Hz之后出现不稳定甚至干脆不动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伪1000Hz。 究其原因就是控制芯片的传输速度不足所致。一般容易出问题的控制芯片,大多传输速度都在每秒1.5Mb左右,称为USB 1.1 low speed。由于传输速度的不足,使它并不足以应付过高的回报率设置。 所以在超出其本身的额定回报率之后,额外超出的回报率设置,形象的比喻起来就相当于超频。 也就是控制芯片在超负荷运转,因此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而采用 USB1.1 full speed传输速率的控制芯片则具备每秒12Mb的传输速度。 这样即便是将回报率设置到1000Hz,那么控制芯片也会始终在额定工作范围内运转,所以也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个就是所谓的真1000Hz。 说句题外话,我认为其实许多厂商并非没有完全注意到这个技术问题,只不过可能是碍于大批量生产线在制造时无法随意替换零部件(当然成本考虑也是重要因素),或者不稳定的现象并不是100%,所以它们才仅通过软件“超频”的方式来进行弥补,而不去把控制芯片改为full speed。 但我相信在将来的游戏鼠标开发中,这个由电竞游戏,或者说CS直接催生出的鼠标参数,很可能会成为今后游戏鼠标的标配。 甚至更容易成为下一波鼠标技术参数攀比的又一突破口。。。。当然,我使用EC的时间并不足够长,因此我不敢完全保证EC这个所谓的真1000Hz就真的能保证100%的稳定,所以具体的表现如何,就留待市场来检验吧。
2.合理的鼠标光头工作高度

光头工作高度的问题,第一次被提及是在几年前蝰蛇上市的时候。尽管之前的MX518也存在这种现象,但由于幅度尚可以接受,所以没有引起重视。 但随着蝰蛇的上市这个问题来了一次彻底的爆发。 所谓光头工作高度问题就是指即使把鼠标抬起到很高的高度,指针依然受到控制。这种现象对鼠标速度较慢,大范围转身需要大幅度移动鼠标的人其实影响很小。但如果是鼠标速度很快,转身只需要小范围小幅度移动鼠标的人,那你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有多难受--本来已经做了90度的转身,但是鼠标回位的时候突然发现指针也跟着转回来了。。。转弯时候做好的预瞄也因为鼠标回位而失去原来的位置。 我想在比赛中遇到这种问题,那我们唯一能做出的反应恐怕就是抓狂了吧。 所以在写蝰蛇评测的时候我发明了用透明胶带遮盖光头来达到降低灵敏度的目的。。。。而之后RAZER也第一时间更新了固件以解决这个比较致命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蝰蛇其实已经经过了固件的修复,但说实话,灵敏度还是感觉略高。 如果对光头灵敏度过高没有概念的话,这里有一段我当年评测蝰蛇的时候录下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早期的蝰蛇灵敏度恐怖到什么地步。。。

关键词:1.5mm

刚刚看到新闻稿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EC要告诉人们,它是目前工作高度最低的鼠标。 但仔细看参数和字眼,其实1.5mm并不是最低,只能说是最低的之一。 而且官方的字眼也只用了较低而已。 这个就比较值得推敲了,因为发布第一时间就有人提出担心高度过低无法贴比较厚的贴脚,说实话,这个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因为实际上的工作高度最低这个头衔应该属于SS的KINZU。通过我的手测,如果EC是1.5mm的话,那么我手里这个行货KINZU充其量也就只有1.2甚至更低。 这确实彻底杜绝了高度问题,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厚度较高的鼠标贴脚。因为如果贴脚厚度较高,那么鼠标也会被整体垫高,结果就是光头控制出现异常。 所以当有些人抱怨KINZU个体差异大的时候,也可以看看自己手头的贴脚是不是太厚了? 说回正题,EC其实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并没有一味的把高度降低,而是把高度设置在了1.5mm这个档位。 通过我的实际对比,发现除了KINZU之外,EC应该是目前所有鼠标里最低的了,比之前大家公认的IE跟IO都要略低一点点。 量化来说大约就是1.5对1.8。 我不想从纯粹的理论层面告诉大家这个是论证过的高度,最适合云云。 我只想说,通过加贴厚贴脚的测试,至少可以证明这个鼠标不会因为加了贴脚而出现使用问题。 另外一个与设计师沟通的信息比较有趣,就是他提到的关于500DPI设置的问题。 许多人在产品刚公布的时候对采用500DPI的参数觉得有点费解。 这一点设计师的答复是: 为了降低工作高度,除了芯片动不了之外,ZOWIE投资了很多,制做了很多种镜头,最后才挑了最理想工作高度的镜头,而这颗镜头会让原本 400/800/1600DPI 变成 500/1000/2000DP。为了让更多人更快上手, HeatoN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给出了习惯于400DPI人群使用新鼠标的建议。 那就是在新的鼠标速度约等于原鼠标速度的80% ,这样就基本可以一下子找回原来的速度感。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微调,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是IE3.0 400DPI下2.2,系统速度默认,在改为EC后速度降为2.0,感觉略快一点点,但很舒适。

3.修正

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移动补偿。 简单的说就是画直线的能力。 大家同样都知道,现在的鼠标画直线的能力是越来越强。很多年之前测试RAZER熔岩烈火的时候我曾经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DPI越高,画出的直线就越直。 后来使用过大把的采用安捷伦芯片的鼠标后(RAZER和罗技全系列基本都是安捷伦)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安捷伦芯片的鼠标全部都能画的很直。 而早期的IE跟IO都是采用了微软自己的引擎,所以画起直线来难度就大得多。

关键词:安捷伦

其实,所有的鼠标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修正,只不过安捷伦的游戏用芯片做的多一点而已。。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基本的原理说起。为什么要修正? 因为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所有鼠标垫,是不是每一个都有颗粒或者说纹理间有高低落差? 光学鼠标光头其实就跟摄像机一样,单位时间内大量的摄取鼠标移动过的表面,然后将数据传回处理器进行分析,之后判别移动表面的具体情况再给指针传出正确的命令。 而如果移动表面的高低落差非常明显,或者透光甚至有强反光等非常规问题,那么鼠标光头就容易因此造成误判,导致鼠标画线画不直。 因此,作为芯片开发商的安捷伦,就开始为了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其研究结果,就是给芯片增加这样的修正能力。 原理就是,假设鼠标移动表面上有高低不平,那么光头侦测之后反馈给芯片,芯片在此时即发出修正命令,强制光头认为不平的地方是平的。然后以达到鼠标指针保持正常移动的目的。 而夸张点说,这就是猜,不管前面是什么路,我都认为那是平的,然后大胆走就是。因为垫子必然都是平的,桌面,和大多数使用表面也必然的平的,当然不会有坑,所以即使鼠标本身瞎了,也不用担心掉在坑里。只要有移动方向的命令出现,那么我就大胆的告诉光头放心走。 很聪明的做法是吧? 说实话,对日常办公应用来说,这种设计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它增加了鼠标的表面适应性。 但对游戏来说,这个问题却是很严重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人表示自己用某鼠标感觉很怪异,原因不明。但就是和以前的手感不同,尤其是移动瞄准时。 很久以前,许多人把它归咎于不同厂家使用手感的品牌差异。 但之后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是跟修正有关。 为什么微软的鼠标很少被说怪异? 那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没有使用安捷伦的厂商。 想想吧,就连罗技和RAZER都是安捷伦的大客户,那么想避开安捷伦来开发鼠标,恐怕没有微软的实力是很难办到的。



关键词2:1000Hz的USB回报率

看到这不少人一定想问,你说了半天就是想告诉我们EC没有用安捷伦吧? 错了,EC也是用的安捷伦,毕竟连罗技和RAZER都是依赖于安捷伦开发产品,那么像ZOWIE这种新兴的厂商自然也没有能力完全自主的研发鼠标芯片。 哦,既然强调了修正的利弊,又是写EC的特点,那你一定会说ZOWIE对安捷伦做了改良? 还是NO! 因为安捷伦芯片的修正功能是默认的,封装起来的,并不是依靠软件等手段可以随便修改的。 也就是说这个修正是安捷伦芯片的鼠标天生的,无法去除。哦, 那就是没戏喽? 哈哈,又是NO! 其实卖了半天关子,问题的关键就在上面的关键词里。 1000Hz的USB回报率! 尽管不能去掉修正,但ZOWIE设计师也开始针对这个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法。 那就是提高USB回报率。 其实EC采用1000HZ的回报率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鼠标的定位精度,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可以通过特殊的手段来抵消修正对于瞄准定位的影响。 直观一点说,采用更高的回报率是为了让光头分辨移动表面更细腻,得到更多的数据。 并以此来降低修正过程中芯片靠“猜”的成分。 就跟GPS一样,假设鼠标移动距离为1000米,那么在1000米的范围内如果是100HZ的鼠标,他反馈给光头的信息就是可以精确到10米。 就是能看到10米大的东西,再小就看不见了。 而如果是1000HZ,那么它的精细度是100HZ的10倍,那么它所看到的物体就是至少一米大。 也就是说如果这10米范围内有坑,你用了1000HZ就可以看到并绕过去,不必靠猜认为前面是坦途,可是却先掉进坑里然后再爬出来。 说白了,就是让光头需要猜的成分尽可能的少,尽可能的小,这样也就越来越使鼠标接近无修正的使用感觉。我不敢说这个是完美无缺的方法,但至少目前来说,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设计是最聪明的。 当然了,有那么一点点修正结合自己的手应该是最完美的(原理接近温柔作弊器^^) 但如果修正过大就不行了。这里说一个小技巧,就是用自己手头的鼠标画圆。如果修正过大,你会发现画直线超简单,但是画弧线反而费劲。。。。。

4.全新的滚轮设计

首先需要声明,这个所谓的全新设计,并非是像纵横滚轮、加速滚轮甚至可变换手感那样的新设计。 EC的滚轮并无其他功能,它只有浏览网页的上下拉还有鼠标中键这两项基本功能。 之所以说它是全新设计则是完全针对它的手感和耐用度来说。 因为EC就是针对电竞游戏的,所以它的改进也只会针对游戏。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这是我拆解后的滚轮。 白色的圆圈是滚轮外部与手指接触的部分。材质为橡胶,手感不错,但时间久了有变黄的风险,所以建议使用后经常清理擦拭。 而去掉橡胶部分之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滚轮的完整构造。 说实话,它与我们常见的滚轮有很大差别。就连滚动时刻度感产生的根源也不同。 以形状和结构来说,它很像我们电视里经常看到的水车。 图中那个白色的方形支架是作为滚轮的固定脚。 支架的两脚插入鼠标内部的两个凹槽内,然后滚轮上面的黑色齿轮则跟IE、IO一样架在一个小型的托举臂上。但不同的是,EC滚轮的这个小黑色齿轮并不负责刻度感的营造。而IO、IE的托举臂上有一个小凸起,正是靠这个凸起与小齿轮侧面的摩擦产生刻度感,所以IE、IO的滚轮久了之后就没有刻度感,那是因为凸起被磨平或者齿轮被磨损出凹槽。。



而EC的刻度感则来自于滚轮内部的一个小钢珠。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这个小钢珠,它的周围有很多润滑油,这个结构很像是一个轴承,只不过这个轴承只有一颗滚珠。 正是滚珠与滚轮内部栅格的摩擦才带来了EC那种特殊的刻度感(后文会有详细的手感描述) 并且厂商强调这个结构可以保证强大的使用寿命,那么实际寿命如何我们目前只有拭目以待了。



补充:关于FPS(鼠标刷新率)

我不知道为什么ZOWIE没有把刷新率提高到流行的9000刷,询问设计师之后得到了一句很酷的回答:“ZOWIE到目前为止,只服务于游戏玩家,以玩家为出发点,所以我们的鼠标设计前提就是稳定,让玩家可以完全放心。如果参数高而不稳定,那么对于玩家来说就是没必要的。” 这句话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我认为还有设计师没提到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有无必要的问题。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刷新率首先是要跟回报率看齐的,如果没有回报率支持,那光头拍再多的照片也无法让芯片都看到。而且以我的经验来说,自从01年微软把FPS提高到6000之后,我们其实就已经彻底告别了鼠标自己丢帧的时代。 可惜现在论坛回档之后我找不到曾经写过那个“问9000FPS是噱头还是卖点?”的帖子。 这个帖子里我做过广泛的调查,让大家感觉提高到9000刷的复刻,与实际6000刷的X08 IE3有没有区别? 当时得到的答案是感觉不到任何区别。所以如果没有回报率的支持,那么这个参数恐怕要比超高的DPI还要虚幻。。。

补充鼠标重量参数一起跟其他鼠标的对比:

EC1 = 97g

EC2 = 93g

XAI = 101g

MX518 = 106g

DeathAdder = 108g

IE3.0 = 110g

使用篇

1.鼠标手感描述

说实话,这个鼠标看图片很像RAZER的炼狱蝰蛇。但实际接触之后才发现,它与蝰蛇的握感存在着比较大的不同,反而与IE3比较相似。 首先它的左侧面如前文所述,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倾斜,而蝰蛇这一部分是直的。因此拇指握感要略好于蝰蛇。 尤其是在需要提起鼠标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1 16: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12: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
1.jpg
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9 17: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很贵的
看看就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9 17: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很贵的
看看就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0 16: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不起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2 15: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旁边的蝰蛇-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2 15: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2 16: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呼,看半天,总算把2L的看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