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2|回复: 12

【使命召唤系列游戏全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2 0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使命召唤,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一个系列。除了《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是在现代发生的战争,其余的都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这一系列作品最早出现在电脑上,然后渐渐发展到游戏机和手机上。这个系列还有几部与主作同样操作的分支作品,它由Infinity Ward、TreyarchGray、Gray Matter Interactive、Spark Unlimited、Pi Studios、Amaze Entertainment联合开发,Activision和Aspyr Media公司发行的。
   
    一、主要作品
   
    1. 使命召唤
    使命召唤,发售于2003年10月29日,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是建立在『雷神之锤3』基础上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它模拟了二战时3的步兵战和联合武器战。它的开发商是Infinity Ward,发行商是Activision。
    在2004年9月,Activision公司发布了该作的增强版『使命召唤:联合进攻』 ,它是由Gray Matter Interactive公司和Pi Studios制作的。这部作品的战斗背景是在美国的Bastogne,它的发售日期是2004年9月14日。

    游戏背景是二战,讲述的是红军、英军和美军的故事
    在苹果电脑Mac OS X版本的使命召唤则是由Aspyr Media发行的。在2004年末,Nokia和Activison公司又发行了该系列的N-gage手机版。其他的版本都是在PC上的,包括收藏版、年度游戏版以及豪华版。自从2007年起,该系列的所有作品都可以在Valve网站上买到。
   
    2. 使命召唤2
    《使命召唤2》是《使命召唤》的续集,由Infinity Ward开发,Activison发行。
    它于2005年12月25日发售了PC版本,2005年11月15日发售了XBOX360版本,以及2006年6月13日发售了苹果Mac OS X版本。而且该作在手机上还有其它的版本,比如Pocket PC和Smartphone。
    游戏背景也是二战,讲述的是红军、英军和美军4名士兵的故事
    这一部作品受到了公众的好评,而且改作的360版本在发售第一周就有25万本!截止至2006年底,该作一共卖出了140万本!
   
    3.使命召唤3
    该系列的第3部,它在第七代游戏机平台上都有发售:PS3、XBOX360和Wii,在PS2和XBOX上也有相应的版本。他于2006年11月7日发售,并伴随了外传作品:『使命召唤2:红一纵队』以及《使命召唤:决战时刻》。
    本作的PS3和Wii版本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都有销售。这也是使命召唤系列的首次不由Infinity Ward开发的作品。
   
    4. 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
    该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开发商又变成了Infinity Ward,它是该系列首次不以二战为背景的游戏,也是首次定义为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游戏。它有PC、PS3、XBOX360和NDS版本,苹果Mac OS X版本是于2008年9月发售的。截止至2008年6月,『使命召唤4』一共卖出了1000万本!使之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射击游戏。
   
    5. 使命召唤:世界大战
    由 Treyarch开发的该系列的第5部作品,这一次不包括发布分支和外传版本。2008年6月9日,将该作名称定为『使命召唤:世界大战』,战争发生在二战前的太平洋战区和东欧地区。这一部作品将会有PS2、PS3、XBOX360、PC和NDS版本。发售日期为2008年11月11日,欧洲版本的发售日期是2008年11月14日。
   
    6. 使命召唤6
    Infinity Ward正在开发制作这一作品,目前没有什么关于它的新消息。
   
    二、相关作品
   
    《使命召唤:决战时刻》:游戏平台是Gamecube、PS2和XBOX360,最多支持32人在线联机。
    《使命召唤2:红一纵队》:游戏平台是Gamecube、PS2和XBOX,它由Treyarch开发,以美国的步兵团为背景,与《使命召唤2》差不多同一时间发行。
    《使命召唤:胜利之路》:游戏平台为PSP,发售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并有N-gage手机版本和Pocket PC版本。游戏背景包括了英国伞兵团、加拿大第一军和第82空降盟军士兵。
    《使命召唤:世界大战 Final Fronts》:游戏平台为PS2,由Rebellion Developments开发,作为《使命召唤:世界大战》的特别版,它将包含3个不同的战役——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战役,苏联在东欧的战役和英国通过莱茵河进军德国的战役。



  
    三、游戏人物
   
    使命召唤
    美国:Pvt.马丁( 第506伞兵步兵团, 第101空降师 )
    英国:Sgt.中士杰克埃文斯( 牛津郡和白金汉郡轻步兵 ,第6 空降师 /特别航空服务 )
    苏联:Pvt./Sgt.中士。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沃罗宁(第13次卫队步枪司/ 150步枪司司长)
   
    使命召唤:联合进攻
    美国:Cpl.下士。斯科特莱利( 第506伞兵步兵团, 第101空降师 )
    英国:Sgt.中士。詹姆斯多伊尔(第90中队的英国皇家空军 / 特别行动执行 )
    苏联:Pvt.尤里彼得( 67卫队步枪司/ 150步枪司司长)
   
    使命召唤:决战时刻
    苏联:Pvt.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第13次卫队步枪司司长)
    苏联:Lt.中将坦尼娅( 红军 )
    苏联:Lt./Maj.中校/少校。( 第24坦克团 )
    英国:Sgt.中士爱德华凯雷( Popski民营军)
    美国:Sgt./Lt. Sgt. /中尉查尔斯查沃克( 第26步兵团, 第1步兵师 )
    美国:Sgt.中士萨姆里瓦斯( 第761次坦克大队 )
   
    使命召唤2
    苏联:Pvt.瓦西里伊万诺维奇(第13次卫队步枪司) (赤军运动)
    英国:Sgt.中士约翰戴维斯(第7 装甲师 ) (英国运动)
    英国:坦克指挥官大卫威尔士(第7装甲师) (英国十字军坦克团)
    美国:Cpl.下士比尔泰勒(第2次游侠营 ) (美国运动)
   
    使命召唤2 :红一纵队
    美国:Pvt./Cpl./Sgt. Pvt. / Cpl. /中士罗兰罗杰(福克斯公司, 第16步兵团, 第1步兵师 )
    美国: 罗杰( 美军空军 )
   
    使命召唤3
    美国:Pvt.尼科尔斯( 第29步兵师 / 第90步兵师 ) (美国运动)
    英国:Sgt.中士詹姆斯多伊尔(特别航空服务 ) (英国运动)
    加拿大:Pte./Cpl. Pte. /下士科尔( 阿盖尔和萨瑟兰高地,加拿大 第四装甲师 ) (加拿大运动)
    波兰:Cpl.下士波哈特( 美军第一装甲师 ) (波兰运动)
   
    使命召唤4 :现代战争
    英国:Sgt.中士约翰索普(第22次的SAS团)
    英国:Lt.中将普莱斯( 第22团的SAS )
    美国:Sgt.中士保罗杰克逊(第1 海军陆战队部队侦察 ) ( USMC运动)
    美国:无名AC - 130型红外H子(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
    英国:无名战士(第22次的SAS团 )
   
    使命召唤:世界大战
    美国:Pvt.米勒(第1 陆战师 ) ( 海军陆战队突击运动)
    美国:Sgt.中士(第1 陆战师 ) (海军陆战队突击运动)
    美国:士官洛克( 黑猫中队室性早搏- 54 ) (海军陆战队突击运动-“黑色猫”的任务只)
    苏联:Pvt.组织据点发动攻势彼得( 150步枪司) ( 赤军运动)
    苏联:Sgt.中士( 150步枪司) (赤军运动)



       说到2战历史,不得不提到美国第101空降师506团 2营E连了。相信这个名字会有很多人看到过。他就是汤姆·汉克斯指导并导演,汤姆·汉克斯等众多明星出演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兄弟连》  的背景故事。
        美国陆军101空降师506团E连成立时间、地点:1942年夏,塔可亚(Toccoa)基地。官兵总数:140人(军官8人,士兵132人),分3个排(Platoon)和一个连指挥部。每排有3个12人的步兵班(Squad)和一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挺机关枪,每个迫击炮班配备一门60毫米迫击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官兵背景:农民、矿工、山里人等;皆为白人(当时美国军队还存在种族歧视);一名来自哈佛,一名来自耶鲁,两人来自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想留学的哥们肯定知道)只有一名是老兵,还有一些来自国民警卫队或预备役。除3人外其余未婚。大部分都作过猎手或在高中时是运动员。
  为什么要做空降兵:刺激、荣誉、与其他的兵种相比,每月士兵多挣50美元、军官多100美元;真正的原因在于:1、他们想比别人更为出色、使自己的军旅时光更加积极、成熟和具有挑战性。2、他们清楚他们是要去打战,他们不想同缺少训练、准备不足、缺少动力的士兵并肩作战;他们宁可作为一名伞兵去打冲锋,也不愿做个对同伴没有信任的普通步兵,(“前者的危险更小”)他们希望自己身边的人是他们所尊敬的,而不是他们看不起的。

  E连第一任连长(CO)索博中尉(First Lt. Herbert Sobel),副连长(XO)海斯特少尉(2nd Lt. Clarence Hester),大部分的排长和副排长都是来自候补军官学校OCS(Officer Candidates School),包括温特斯少尉(最开始是排长)。索博当时28岁,,其他人都是24岁或更小。

关于506团:

  E连与D连、F连和营指挥部所属连构成506团(Regiment)的第二营(Battalion),营长史泰尔少校(Maj. Robert Strayer)。506团团长辛克上校(Col. Robert Sink)

  506团在塔可亚(Toccoa)基地训练过程起初有500名军官,5300名招膇t)或牛屎(Bull****)是因为这样的人小心眼、做事不光彩而且总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做文章,其行为有:以强凌弱,肆无忌惮的争权夺利,给虐待披上纪律的伪装,睚眦必报,对于军队的条例,计较其文字的东西而不是其精神实质。鸡屎的存在使得军营更加难以忍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集中温特斯被辛克上校提升为中尉,辛克上校事先没同索博商量,结果索博让温特斯做各种脏活,包括检查厕所或是负责伙房。

  在温特斯眼中,索博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决断。索博既没有常识也没有军事经验(第一集中有个演习的故事,小说中的描写是索博在连队埋伏的时候突然跳起来叫道,“他们来了、他们来了!”)

  小说作者在采访E连老兵时问他们,E连之所以团结,有凝聚力是因为有索博,还是有没有索博都一样。有人回答两种因素都有,有的则说‘是索博造就了E连,但是每个人都恨索博。温特斯说,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同样恨索博,正是这种共有的情感将E连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需挺住,不被索博害死(We had to survive Sobel)

  506团在塔可亚(Toccoa)基地训练过程起初有500名军官,5300名招募新兵,到训练结束剩下148名军官和1800名士兵,大部分人被淘汰。

关于Currahee:

  第一集的名字:来自于印地安语,意为“我们无与伦比(We stand alone!)”,它成为了506团的口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关于空降兵标志:

  空降兵有独一无二徽章和标志,在通过跳伞训练后会得到一枚银翼徽章,别在上衣左边的口袋上;在上衣的左肩处和军帽上也会加上标志,并且有资格穿上空降兵靴,可以把裤脚塞进靴子里。


关于军队语言:

  最常用的是F-词(厨师叫做“those ****ers或者****ing cook”,做一件事叫做“**** it up”,这些F-词使这些由男孩转变成男人的大兵们感觉更加tough(强壮、勇猛、凶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一个集体的一部分,是自己人。 军队里的一句俗语:我们不能让你做任何事情,但我们能让你因为没有做而后悔。

关于索博的两个笑话:

  1.索博经常教导连里的人“你的步枪就是你的右臂,你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它!”,一次夜间演习的时候,索博想教训教训连里的人,他就同Evans偷偷溜到E连所在的位置,偷走了正在睡觉的士兵们的枪。没有人发现,他们偷了差不多50多支步枪。天亮后,索博气势汹汹集合队伍,训斥他们是多么的可怜(miserable)。正在索博叫嚷的时候,F连的连长带着手下的45个人出现了。原来索博和Evans晚上迷了路,跑到了F连露营的地方,把F连的步枪给偷来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在一次野战演习中,E连接到命令要出几个人伴做伤兵,以便军医练习包扎伤口,上夹板等等。索博被选作伤兵。结果,军医们给索博作了真的麻醉,脱掉他的裤子,在他身上切了一个真的口子,用来模拟阑尾手术。然后把口子缝上,包好,跑了。索博大发雷霆,但是却找不到人来指证到底是哪个军医干的。

  尽管索博被每个人恨,但是索博没有逃避作为一个空降兵军官的挑战,他从没有主动要求退出,而且正是由于他的无情训练造就了E连。 同索博一样,二营营长史泰尔同样治军严酷,第一集中,士兵们趴在满是动物下水的地上钻铁丝网的训练就是他想出来的。

  1942年11月底,常规训练结束。连里的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专长,迫击炮、机枪、通讯兵、野外伪装等等。大家都熬过来了,尽管曾经被折磨得要造反。一个大兵说,现在,你往我身上仍什么东西,我都可以承受。

  在离开Taccoa基地的前一两天,团长辛克上校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日军营在马来半岛72小时行军了100英里,创造了世界纪录。
“我的手下可以做得更好“辛克认为。既然史泰尔的第二营接受了最艰苦的训练。辛克就挑选了第二营来证明,其余两个营坐火车去新的训练基地,第二营步行。最后他们在75小时内行军118英里。实际行军时间33小时30分钟。E连3排是唯一一个没有一名士兵掉队的排。

  在行军的第4天早上,Malarky发现自己起不来了,他只能爬到排队吃早晚的队伍里。温特斯让他坐救护车去目的地。Malarky认为自己能行。在队伍离目的地还有一英里时,他们遇到了欢迎的乐队(史泰尔安排的,他们的行军轰动了整个乔治亚洲),Malarke突然就能直起身子来了,身上的疼痛也消失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关于空降兵装备:

  发给每个人的衬衣衬裤都充满了防化学袭击的东西(这让他们非常的臃肿,散热很难以至于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上衣和裤子也做了处理)。

  衬衫的翻领处放一把小刀,在他们落到树上时可以用来切断背带。

  裤子口袋里有勺子、剃刀、袜子、清洁patches(不知识什么东西)、手电筒、地图、三天的k级口粮、一个紧急口粮包(4条巧克力、一盒charms香水?咖啡末、糖和火柴),弹药,一个指南针,两个杀伤性手榴弹,一个反坦克地雷,一个烟雾弹,一个gammon弹(用于攻击坦克的2磅重的塑胶O4),两包香烟。

  军服外面套上背带,带上.45口径USP(军官和士官的标准配备,士兵自己搞,但大部分人都会配备),水壶,铲子,急救包,刺刀。

  再外面就是降落伞的背带,主伞在背后,备用伞在胸前。防毒面具绑在左腿上,弹簧刀(刺刀)绑在右腿上。胸前挂着野战背包(mussete bag),包里放着备用的内衣裤、弹药(有的人还要带上TNT)。胸前备用伞下面斜放着拆开来的步枪或机枪或迫击炮,以便空出两只手控制降落伞。所有这一些的外面,还要穿上救生背心。最后,把钢盔带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一群血气方刚、英气逼人的小伙子,他们本来都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和生活空间,他们本来互不相识。是战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走进了美军伞兵E连,走上了与德军作战的欧洲战场——电视剧《兄弟连》就是讲述了这样一群血性男儿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生离死别的故事。最让我感动乃至震撼的不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加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组成的“豪华阵容”,也不是动用了500个有台词的演员、1万个临时演员、8个导演以及1.2亿美元——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拍摄成本,获得2002年“金球奖”和“艾美奖”两项大奖,甚至不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可圈可点的遭遇战、突袭战、据点战、救援战、街巷战、擒敌战……而是剧中始终洋溢着的那种相濡以沫的兄弟般情谊,是艺术家对这种情谊的挖掘和塑造。


  在片中,E连战士间的友情从未被激情四溢的言语表白过,却明白无误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渗透在他们言行的点点滴滴中。刚进训练营时,由于教官索伯尔的压迫,激发他们团结一致形成对抗。年轻的小兵恐惧登高,拒绝参加登山训练被索伯尔罚独自登山。艰难地走到半路时,他发现队友渐渐围拢在自己身边。而当索伯尔挤压深受士兵爱戴的温特斯时,他们竟冒着军法处置的危险,进行了集体抗议。当然,这些都还只限于处在和平时期的士兵间单纯的信任和义气。

  烽火硝烟中间,生死与共的友情才真正经历了人间最严厉残酷的考验。上战场前,将军对士兵们说:“在战场上,你什么都不能相信,除了你自己和离你最近的战友。”每一场战役,都有人回不来。最初损失第一个士兵时,温特斯感到愧疚和伤感。可随着战争的推进,纷纷倒下的兄弟已多得不容任何人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还为别人流泪。当年一起和索伯尔抗争的那群天真的年轻人,已所剩无几。所以,当老兵“大牛”在一次袭击中掉队,独自困在敌占区时,他的战友冒死重回险地救他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已承受不住再失去一个兄弟。

  E连刚取得一次胜利,休假立即被取消,因为要开赴更前沿的战场。二等兵马拉奇到当地洗衣店取自己的衣服,老板娘问他:“你能不能帮你的战友也拿衣服回去,因为我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来拿。”于是,她一个一个地报着那些永远不能回来拿自己衣服的士兵的名字,越报越多。马拉奇呆立当场,没有眼泪,没有哀号,却是那样深重的悲哀和痛苦,重重地击在他心上——为失去这么多生死与公的好兄弟而痛心不已。

  对于E连的官兵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彼此间在战场上结下的深厚兄弟情谊。在某集中,温特斯对一排长哈里说:“刚跟辛格上校谈过话,他非常感谢E连能守住防线,还说泰勒将军非常高兴。”得到的却是哈里的冷嘲热讽:“是吧,那就是我来法国的原因,为了让泰勒将军高兴。”其实,士兵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战友之间的肯定、关怀和帮助,而不是上司的例行嘉奖,战场上兄弟般的情谊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士兵最高的奖赏。

  我看到,在战争的每一个进程中,士兵们之间互助共携、同仇敌忾、平等融洽,这种情谊转换化为一种荣誉感,一种凝聚力,构成了整个电视剧中最明亮的亮点。《拯救大兵瑞恩》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美国主旋律片,里面没有说教,却以战友们出生入死“拯救大兵瑞恩”教育了观众。而在表现战友之间生死与共的情谊方面,《兄弟连》显然超越了《拯救大兵瑞恩》。该剧取名为《兄弟连》而不是《伞兵E连》、《××猛虎连》……也突出了在战争中战友的情谊必然凝聚成一种克敌制胜的力量的这一鲜明的主题。

  “兄弟情谊高于一切”。《兄弟连》的魅力不仅在于直视战争的本质,更在于直面战争中士兵们之间互助共携、同仇敌忾、平等融洽的兄弟情谊等命题,通过多种侧面,表现了一场战争施加于军人的种种回响。《兄弟连》这种视角选择,寄予了艺术家对战争底层的士兵们的同情、敬慕与赞赏,也把观众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角色,从而随同角色一起去体味逐层展开的战场画卷中的种种兄弟情谊,一方面使观众被吸引着与角色一同回归到历史的深处,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一份感动。观看《兄弟连》,感受在战火中生死与公的兄弟情谊,感悟在战火中升华的兄弟情谊,感慨美国艺术家独特的爱国情怀和主旋律意识,不仅给我们中国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提供有益的启迪,也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事业追求大有启示。



我们孤胆,我们并肩

——101空降师506团2营E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本帖最后由 Eteman 于 2008-11-12 02: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25 +25 收起 理由
SiMen.Hunter + 20 + 20 4的任务好难玩哦.....
lele865 + 5 + 5 我很喜欢 非常 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推荐大家观看这部概括了2战历史的大片!

——《兄弟连》


[ 本帖最后由 Eteman 于 2008-11-12 02:20 编辑 ]
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2 0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6: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来捣乱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人来顶一下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2 08: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你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完加个分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2: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兄弟连系列的音乐呢
有要的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2 17: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 召唤使命的终实玩家
超级支持!
  尤其喜欢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3 05: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孤岛危机更好的飘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