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回复: 7

【实用保命贴】防御地震的基本知识(来源国家地震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0: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你知道多少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平均厚度只有30—40公里,绝大多数地震就发生在地壳之中。

     由于地球是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它的运动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超过岩石强度时,就会使岩层破裂,从而产生地震波,这种波传到地面就是地震。这种地震叫构造地震,它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性最大。

    当地下熔岩冲破火山通道喷发出来时,引起的震动,叫火山地震。

    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地面压力时,造成塌陷引起震动,叫塌陷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隔几秒种就有一次或同时有几次地震发生。但能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地震,每年只有十多次。

    地震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s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吗?

中国可划分为25条地震带,其中相对活跃的地震带有9条,即:
1.郯城庐江地震带;
2.华北平原地震带;
3.汾渭地震带;
4.东南沿海地震带;
5.天山地震带;
6.喜马拉雅地震带;
7.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
8. 阿尔金—祁连山地震带;
9.台湾地震带。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1900年至上世纪末,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上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
一次是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
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地震预报为什么很困难?

    地震大多发生在15公里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的钻探深度也仅仅12公里,因此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测试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形变场等观测仪器,间接推测或反映地壳内部变化。

     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这就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数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强烈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往往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目前,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做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长时间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1.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不要相信。

    2.凡是说“××单位都已通知了要地震”都不可信。如要发布地震预报,政府将采用一切措施迅速通知到震区的全体民众。

    3.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4.凡是将发震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乡或××街道辖区)者,肯定都是谣言。同样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小范围的精度。

    5.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肯定都是谣言。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

    6.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当你听到地震谣传后,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

    地震大全·避震篇
    掌握八招不必慌

    何谓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上课时地震怎么办?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家里怎么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怎么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户外怎么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怎样做好家庭应急准备?

     在破坏性地震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家庭是抢险救助的基本单位,因此,做好家庭应急准备及避险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高效实施家庭应急,
一是平常要注重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以防临震乱作一团;
二要根据居住环境,确定好疏散路线、最佳避震位置、夜间避震方案,以利有效避震;
三是学习防火知识,制定周密的防火计划,具有灭火的本领;
四是学会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抬运伤员等基本医疗救护技能,尽可能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避震演练,以适应自救互救的需要;
五是发现地光、地声、震动等地震信号或听到临震警报后,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方法,准备好应急的避震器物、手电筒和止血类药品。

住平房者,可迅速逃离住宅,到开阔的地方去;
住楼房者、可立即拿上湿毛巾捂住口鼻,躲在墙角、卫生间,桌下等开间小而牢的部位或坚实的器物下,等主震过后再向楼下逃,以防余震再次袭击,千万不能跳楼;
在室外者,要远离悬崖峭壁、易燃(爆)物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方,以防塌埋和火灾、毒气肆虐。
总之,地震应急是特殊、艰巨的社会工程,既需要当地政府的正确指挥、部门间的全力协作,又需要灾区人民各自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震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地震到来之前应做哪些准备

居住在地震区的每一个人,必须时常慎重地考虑到为未来地震要做那些准备工作?无论你在家里或正在工作在商店里、在街上、车上和你所去的其它地方,如你事先考虑了发生地震前该做些什么,那你就更可能保持镇静而理智地采取行动。
  下面所叙述的条文是地震到来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每个人必须尽快采取的简单行动,别外还提出更为安全的措施。

  1) 在家储备一些饮用水和罐头食品,使你能多维持一些天。为达饮用和煮食之目的,建议每人每天以一加仑(合4.546升)的水计。因为断电电冰箱内的食品很快变质,所以,很需要预备罐头和干食品。准备诸如轻便炉子和可携带的烤肉架则便于应急煮东西食用。

  2) 常备几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边放一个手电筒。

  3) 在适当的位置备一个或多个灭火器,把浇灌用的软管套好在水龙头上(如水压够,可立即用于扑灭火灾)。

  4) 在家和你长期呆的其他地方学习怎样关闭煤气、 电闸、水。在煤气阀门附近备一把规格合适的板手。

  5) 随身备好最基本急救用品, 并掌握急救的程序(严重的灾害之后,各家医院将挤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则忙于抢救更严重的伤员)。最好能备有你和你在一处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够特效药品。

  6) 在你的电话机旁写下救护队、 救火队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7) 把那些可能会翻倒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书架及一些重的家具固定在墙上。

  8) 用一条或几条带捆住热水器和煤气炉, 同时牢固地缚在墙上,使物体支座固定在地板上。

  9) 把易燃的液体和毒品等危险品存放在不会倾倒或砸开的安全地方。

  10) 你的床绝不能安放在大玻璃窗附近。

  11) 确保你的家庭成员同事和有关其他人都知道地震期间和地震后该做些什么。

  12) 如果你有小孩在学校读书,要告诉他们,要是在校碰到发生地震该做些什么(在你没到校接他们之前,一般情况最好留在学校)。

  13) 在你工作的地方,备一壶水,以防地震发生后,你必须步行或骑自行车返家的远途中用。

  14) 你居住或工作的地区,如果是属于疏散区,那么,你应该与家里人、邻居、同事们制订出一个疏散方案。若你所在的住地必须疏散,则全家须到所在政府在防震预案中指定集中的地点。

  15) 为防患于未然,若一旦发生地震,便于人员疏散和援救人员的出入,保证一切通道通行无阻,故在工作地点或学校的日常规章中,要制订避免物体、单车、小汽车等阻塞走廊、门口、通道的规则。

  16) 备一些合用的胶合板`塑料布, 用于挡盖被损坏的窗及其他空隙。


个人如何避震与自救互救

1、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在工作间 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公共场所 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
   
      2、自救与互救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救:它要求被埋压人员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4)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7)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我会好好看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IIN真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没有地震  ...
不过还是好好看一下  说不定哪天就用的着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IIN 你是哪的  这个有点晚了袄  真的   这次地震很NB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4: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3 07: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每个人地震之前就看了这种帖子那就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