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众
- 收听
- 积分
- 8781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注册时间2006-7-7
最后登录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SiMen.0027`` 于 2009-4-27 01:45 编辑
1、CS最初只是half life的MOD,MOD的制作者是HL的fans
2、CS制作者很早就被valve招安了,然后CS又MOD转为商品。
CS:source也是他们开发的 。说明白点,CS和CS:source都是同一拨人做的
3、回头来看,为什么CS:source国内不流行,实际上正是样板戏玩家的态度决定的,所谓样板戏,就是离了老三套就玩不了、适应不了,还爱抱怨,怪这个怪那个,俗称八股,视野狭小、顽固不化
(样板戏玩家决定了CS这个系列没有发展,因为任何一丁点发展都被称为“手感不如CS1.5”,因而他们也爱抱怨,甚至不顾事实地说CS:Source不是原制作者开发的,实际上他们肯定就不知道mod是什么、原来两个制作人已经被招安了这些道理,他们只是一面用任性扼杀了CS系列的创新和前途,一面抱怨别人对不起他们,全社会都有错,以至于连half-life都有错了,一面自己犯错一面抱怨他人,这是最幼稚最婴幼儿的表现,这个群体也注定了counter strike的一去不复返
友情补充题:知道如今valve主推的lfe 4 dead是谁做的吗?
样板戏玩家可能知道吗?肯定不知道,left 4 dead就是当年cs的制作人负责的
事实上valve是自从CS大获成功后,Valve便着手MOD的推广和开发,每年在重大游戏盛会上举办MOD展览会,将无数优秀MOD作品供玩家娱乐。
DOD L4D就是最好的例子
------------------------------
------------------------------
话说…… 你是样板戏玩家不??哈哈
我不是……
------------------------------
valve
------------------------------
1996年,Valve诞生了。
两个创始人都不简单。盖博·纽维尔(Gabe Newell)和麦克·哈灵顿(Mike Harrington)两人在自己创业之前都是软件巨头微软的员工。纽维尔更是从83年开始就在微软的程序、系统和技术部门工作,算得上是一朝元老了。但是两人的志向都很大,在微软呆烦了之后辞职去开自己的游戏公司。
拥有庞大身躯的纽维尔其实相当聪明
最初他们想自己开发引擎,但是在看过卡马克Quake1引擎之后,决定向id索取授权,在其基础上再开发游戏。当时作为他们引荐人的是曾经让比尔·盖茨亲自挽留但是还是跳槽到id的亚伯拉什。当时的亚伯拉什和卡马克关系非常好,两人都是计算机图形学界的大牛,所以纽维尔和哈灵顿顺利见到了卡马克。拿到引擎授权的过程也相当顺利,但是id的所有人对他们俩的公司都不太看好。
一个问题解决了,下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公司的名字呢?纽维尔和哈灵顿冥思苦想,试图找到一个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又不会有负面影响的名字。Valve!就是它了!Valve终于出世了,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经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人才和出版商了。纽维尔亲自出动邀请到了当时在大学送外卖的约翰·古斯里(John Guthrie)和史蒂夫·邦德(Steve Bond),两人随后都从学校退学(卡马克和盖茨也都是退学,看来牛人们的共同点就是不接受传统教育)。公司基本成型之后他们又开始到处挖人,微软也没逃过他们的搜罗。人员配备齐全之后,出版商的选择又一次让纽维尔开始头疼。不过有福之人不用愁,曾经准备以250万美元股票买下id(但是被id拒绝了,因为他们想要现金)的Sierra(雪乐山)伸出了橄榄枝,可以说威廉姆斯夫妇的确有一双慧眼,两次的选择都相当准确。
游戏界的伯乐-雪乐山
但是雪乐山的要求很苛刻——“超越Quake”。单靠图像技术和卡马克拼?无异于螳臂当车。于是Valve决定在游戏背景和情节以及玩家的融入感上下功夫。id的Doom、Quake追求速度感和游戏感,所以卡马克说过:“游戏的背景就像A片里面的情节,虽然要有,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但是Valve试图打破这一禁锢。Valve委托著名小说作家Marc Laidlaw为自己创作剧本。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主人公“Gordon Freeman”和《半条命》<Hλlf-Life>。
有了剧本,一切都好办了。Valve开始对Quake进行大幅度改动,让它适合这个新游戏的设计。其实难度不仅仅在于引擎上,地图和关卡的设计都是很重要的,所以Valve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如何能让玩家觉得好玩而不仅仅是杀啊杀啊杀呢?Valve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游戏性的增强上。
Valve对于Quake引擎的创新有很多,比如Birdwell和Bailey为了实现游戏角色说话时候嘴部的动态效果,专门为模型的头部建立了骨骼。还有就是AI——玩家的对手不会再是没脑子的野蛮人了,而是会排列阵型、使用战术的战士们。
97年下半年,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艰苦工作后,Valve发布了游戏的截图,并且在当年的E3展览上大出风头。很多人对于半条命赞誉有加。顺便说一下,那一年的E3上id展示了Quake2,而已经离开id的罗梅洛给大家带来的是后来被誉为最烂游戏的《大刀》。那年的E3为Valve带来了很好的声誉,但是包括卡马克在内的很多人还是不看好这个授权商。(文字引自《Half-Life背后的故事》)
他回忆他当时并不看好HL:“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HL都是在开发期间我们关注得最少的授权作品。最初的展示与截图都不曾使我们感到兴奋。”
8月份,Vavle决定AI和关卡全部重写。一切要重新来过了。
推倒重来的HL会如期发布吗?
又是一年过去了,98年对于Valve来说是相当值得兴奋的一年。重写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而修改后的半条命在E3上再度出彩,9月份发布了第一个测试版本后,半条命立刻引发了大地震:
“大部分的得州游戏开发团队都为这部HL的demo所倾倒,”John Carmack说到。“从来没有哪那款游戏的demo会像HL的这部OEM版一样,在id内部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我们曾有过怀疑,但看起来Valve的计划的确奏效了。”
ION Storm的John Romero更是对它上了瘾:“它太令人惊讶了。我不停歇地打了4个半小时,直到把它通关为止.在游戏中,你根本得不到片刻的喘息,而这便是令玩家琢磨的关键所在。”显然,Valve起初所设定的角色与游戏环境获得了成效。它的真实性与细节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
半条命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但是压力也随之而来。Valve随后进入了压榨状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调试、除错然后交给发行商一个可以正式出版的版本。1998年11月7日,纽维尔接到了一封内容为半条命通过测试的Email,半条命终于正式发布。
欢迎!欢迎来到半条命的世界!
Valve自此后奠定了自己在游戏开发界的地位,随后Team Fortess、Blue Shift等产品陆续发布,而由几个年轻人在业余时间制作的游戏模式Counter-Strike(反恐精英)更是让人想不到的成为了主流FPS游戏,继Quake、StarCraft之后成为流行最广的游戏之一。
但是在2000年,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麦克·哈灵顿辞职,和自己老婆一起去环游地球了。这点颇类似于id,都是两位天才程序员,都是创造了伟大的游戏,但是,都分崩离析。
幸福的Mike去度假,纽维尔要一人当关了,他能行吗?
2002年更糟心的事情来了,雪乐山非法分发Valve的游戏拷贝,被Valve告上法庭。而随后雪乐山被VUG收购,反过来又告Valve不好好工作制作游戏。两家的官司一直没能解决。而当年的E3 Valve甚至都没参加,因为纽维尔觉得制作两年的游戏半条命2太糟糕了,“家丑不能外扬”。
不过纽维尔不会因为这些变故而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还在招兵买马,这次又是一位重量级人物被Valve拉拢过来,他就是Bram Cohen,BitTorrent之父。75年生人的Cohen在2001年创造了BT下载技术,这种新型的P2P下载方式一下子流传开来。他引起了需要制作Steam分发系统的纽维尔的注意。
BT之父Cohen也来助阵了
2003年3月21日,在开发半条命2将近2年后,纽维尔公布了它的发布日期。意味着半条命2的开发要加快了。但是纽维尔不会想到,这个游戏的制作和发布,是从未想象过的难。
首先是引擎技术。Valve不想再用Quake引擎了。他们要开发一个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物理引擎,而图像效果引擎也不能差。如今的Valve不能再靠别人打下的江山过活。的确半条命有很多自己的东西,但是,这次要完全自己来。最后他们选择了
然后就是剧本,这次的剧本要增加不少人物,而原来的经典人物Freeman、G-Man也不能不出场,于是剧本开始越来越厚,游戏场景越来越大,游戏广度也在成倍增长。
接下来是意外事故,半条命2源代码泄漏事件。当年9月,一个叫做Alex G的德国年轻人利用邮件里面的木马盗取了纽维尔的账号,偷取了即将开发完成的半条命2的源代码和开发工具,并且在网上公布了出来。纽维尔大为光火,利用提供工作作为诱饵抓住了这个胆大妄为的黑客。虽然很愤怒,但是无奈的纽维尔只能再次更改开发计划,修改已经完成的部分。
纽维尔甚至想用经典的半条命武器——撬棍敲碎黑客的脑袋
如此看来,半条命不跳票都没可能了。倒霉的Valve在2003年9月第一次跳票,让玩家们大失所望。不过制作过程还算顺利,大家都在辛勤的工作,玩家也从最初的失望和谩骂中清醒过来,开始支持Valve的工作,其中一些人甚至还当起了义工,一切只是希望半条命2能早日发布。纽维尔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但是他没想到,发行商的官司成为另外一个阻止半条命2如期发布的障碍。
被VUG收购了的雪乐山从游戏界消失,而VUG则是一个更不顾情面的公司。经过2年多的艰苦诉讼,Valve终于在2004年11月29日取得诉讼的胜利。
之前不停忙于官司的Valve意识到不能再拖了,一定尽快把这个跳票无数次的游戏制作完成。玩家的耐心是有限度的,Valve不希望自己的游戏成为第二个《大刀》。9月份时候Valve终于完成了游戏大部分的制作开始进行后期测试和除错。2004年11月26日,半条命2出现在了大家面前。5年的修炼终成正果。发布后的游戏叫好叫座,玩家给予了游戏很高的评价,媒体则一边倒的给出了高分。销量也超过了Valve的预期——Valve终于没有辜负玩家的期望。
纽维尔终于亲手干掉了象征游戏完成的大眼球
接下来的日子中,基于Havok引擎开发的半条命2开始不停的衍生新作品,包括半条命1、CS、DOD(胜利日)在内的多款游戏被用Source引擎重写,其中有的叫好,有的却恶评如潮,比如CS:Source, 不过CSS版本一直在更新 一直在改进
|
|